了一些细节。
与此同时,脱脱不花最出色的儿子,机智干练的脱古早早带领队伍启程,前往城门外进行谈判。一方态度敷衍,丝毫不愿为元裔争取更多的利益;另一方却诚意满满,真心希望谈判能够成功。双方各有所需,很快便达成了协议。脱古让人返回告知脱脱不花,自己则留在城门外,与石亨谈笑风生,乐不可支。 脱脱不花得知谈判结果后,先是欣喜若狂,随后又心疼地摇头,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个事实。第二天,拿到皇帝颁发的圣旨后,脱脱不花立刻决定当晚就要离开。离开之前,他还精心布置了许多稻草人藏在营地里,给马蹄裹上厚厚的布料,并采取了一系列伪装手段,希望能延缓也先追击的速度。早在几天前,脱脱不花和他的元裔部众就已经决定要撤离。如今时机成熟,行动效率极高,很快就准备妥当。只等夜幕降临,他们便按照计划有序撤退,特意绕了一圈,选择了一个能让也先看不到的方向。这样一来,不知是否能骗过也先多久。反正他们不需要太多时间,一路快马加鞭,最多三天就能越过北古口,回到大草原。当夜,乌云遮月,是逃跑的最佳天气。大军趁着夜色悄然而动,动作轻巧,毫无声响。三百步之外,就听不到任何动静,更别说相距五公里以上的也先,更是毫无察觉。脱脱不花在逃跑方面可谓天赋异禀、经验丰富,多次成功躲避杨洪等明军的围堵。此时逃跑速度极快,刚过去小半个夜晚,几万人的军营便已全部撤离,不留痕迹。不仅带走了所有俘虏、汉民和牲畜,甚至连一根毛都没有留下。并非脱脱不花有意违背约定,他还不想死,自然不会违约。而是因为这样做可以确保撤离过程无声无息,避免被发现的风险。一夜过去,次日清晨,元裔军营空无一人。有人远远望去,发现哨塔上依然隐约可见比指甲盖还小的人影在守望,也就不再多想。也先果然没有察觉到自己的盟友已经连夜逃走,还以为脱脱不花仍在整军备战。这也很正常,毕竟瓦剌与这些生活在高原上的元裔有着不同的经历,思维方式难以完全统一。在权力运作方面,脱脱不花还需付出诸多努力,才能使自己的意图得以实现。然而,在撤退这类事务上,元裔经验丰富,无需过多解释即可迅速达成共识。也先缺乏此类经验,因此难以理解元裔在撤退决策时的果断。脱古很快得知脱脱不花已经撤离,城外仅剩下一座空营。他将这个消息上报给了于谦,对于这样的结果,于谦并没有感到意外。实际上,这正是瓦剌这些蛮夷在大明人心中的固有印象:打仗不行,撤退却一个比一个快,连骑马都追不上。瓦剌这次一举击溃二十万精锐,直接突破内三关,大军逼近京城,这才是真正令人震惊的新鲜事。于谦向皇帝报告完这件事后,便将注意力转向了前线战报以及新式武器和新型枪械的研发生产。“杨洪已经控制了清风店,接到命令后,迅速前往固安、霸州等地,目前清风店等关键地点暂时搁置。”“即使这些地方被瓦剌占领,有内三关在,也掀不起大浪,不过是增加了他们逃跑的可能性。”“至于您吩咐的大规模生产,工部非常重视,已经开始筹备,预计这两天就能开工,最多三天,所有产能都将提升上来。”于谦满意地点头,如果事情能一直这样顺利,不到两个月,最多一个月,他就能获得所需的武器装备,随即出发围剿也先。接着,于谦详细询问了景泰炉的情况。答复同样令人满意。或许是为取悦皇帝,景泰炉推广速度极快,旧式高炉大多已经被拆除,替换为景泰炉。工匠们经过短暂学习后,就能熟练操作这种新型炉灶,炼钢效率显著提高,成本却大幅下降。目前已经有部分兵器生产线计划使用钢铁制造武器,同时一部分钢铁流向了盔甲制造领域。可以预见不久将来,一批新盔甲将会问世,九门之外驻军的将领们应该都能从中获益。除了少数像石亨这样富有的将领外,大多数将领都没有全套钢制盔甲。对他们来说,这都是过去可望而不可即的珍宝。这对整个大明乃至九门之外的驻军来说都是大好事,于谦心情十分愉快。与此相对应的是,生产线每时每刻都在消耗大量白银,从运输、仓储到最终武装部队,都需要许多白银支持。换了以前,于谦肯定会为此愁白了头,毕竟一分钱难倒英雄汉,何况他还需要这么